冬蟲夏草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中國被毛孢 Hirsutella sinensis X.J. Liu, Y.L. Guo, Y.X. Yu & W. Zeng是冬蟲夏草菌的無性階段,由劉錫琎等(1989)在四川康定分離得到,并正式定名發表新種。中國被毛孢菌絲體發酵產品——百令膠囊作為冬蟲夏草菌的第一代產品,于1988年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政管理局頒發了試生產許可,批準文號為發酵蟲草菌粉(Cs-C-Q80)(91)衛藥準字Z-41號、百令膠囊(91)衛藥準字Z-04號。目前已經開發成了百令膠囊、百令片和百令顆粒等國藥準字號藥品,用于肺腎兩虛引起的咳嗽、氣喘、咯血、腰背酸痛;慢性支氣管炎的輔助治療。但是,多糖作為中國被毛孢菌絲體的主要成分,其組成、結構和藥理活性仍未被完全闡明。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藏藥資源質控與藥理毒理評價學科團組以中國被毛孢菌絲體為研究對象,采用水提醇沉法結合離子交換層析和乙醇分級沉淀方法,從中國被毛孢菌絲體粉末中得到HSWP-1a、 HSWP-1b、 HSWP-1c 和 HSWP-1d 4個多糖組分。隨后對上述4個多糖組分進行組成、結構和抗人肝內膽管上皮細胞(HIBEC)纖維化活性研究。組成結構研究結果表明,HSWP-1a 為 α-(1,4)-D-葡聚糖;HSWP-1b 和HSWP-1d 主要由1,4-linked-α-D-Glcp 殘基和1,4,6-linked-α-D-Manp殘基組成甘露葡聚糖,1,4-linked-α-D-Glcp 的 O-6 位點上分枝, 其側鏈為 1-linked-α-D-Glcp;HSWP-1c 主要為半乳甘露葡聚糖。藥理活性研究表明,4個多糖組分均能使 HIBEC細胞活力增加,增加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上皮標志物 E-cadherin 和 ZO-1 表達以及降低上皮細胞間質標志物vimentin 和 collagen Ⅰ 的表達。活性機制研究表明,4個多糖組分能夠不同程度下調 Smad 2/3,p-Smad2/3 和 Smad4 的表達,抑制 TGF-β/Smad 信號通路。上述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被毛孢多糖組分能夠通過抑制 TGF-β/Smad 信號通路,而抑制人肝內膽管上皮細胞上皮-間質轉化過程,進而對原發膽汁性膽管炎(PBC)早期發生發展產生積極干預作用。研究結果為中國被毛孢菌絲體抗纖維化與抗PBC藥品研發提供了基礎數據。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以 Hirsutella sinensis mycelium polysaccharides attenuate the TGF-β1-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human intrahepatic bile duct epithelial cells 為題發表在生物化學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中國科學院1區TOP期刊,2023年影響因子/JCR分區:8.2/Q1)上。碩士研究生楊孟孟為論文第一作者,畢宏濤研究員與魏立新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本工作依托中國科學院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和青海省藏藥藥理學和安全性評價研究重點實驗室,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2171863)、青海省創新平臺計劃項目(2021-ZJ-T02)、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2021-SF-A4) 等項目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3.127834

論文摘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