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山脈斜跨俄羅斯、中國、蒙古和哈薩克斯坦,冰凍圈廣泛分布。中國境內阿爾泰山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北部,屬阿爾泰山中段南坡,冰凍圈變化對區(qū)域水資源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重要影響,但綜合性調查冰凍圈變化及其對水資源等影響的研究較少。
依托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研究院阿爾泰山冰凍圈科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綜合觀測研究站,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綜合運用衛(wèi)星遙感手段和野外實測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研究了中國境內阿爾泰山在2000-2021年冰川、積雪和多年凍土的變化特征,評估了冰川、積雪和多年凍土對區(qū)域水資源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受升溫和固態(tài)降水增加影響,2000年以來中國境內阿爾泰山的冰川呈持續(xù)退縮減薄,與2000-2010年相比,2010-2021年中國境內阿爾泰山冰川在面積退縮和表面高程減薄方面有所減緩(圖1)。2000-2021年積雪水當量和雪深明顯增加,盡管積雪面積呈微弱減小趨勢(圖2)。多年凍土面積減小、活動層厚度增加(圖3)。總體來說,中國境內阿爾泰山冰凍圈要素對河川徑流的貢獻約為41.9%,其中積雪融水對河川徑流的貢獻最大,約為37.1%,冰川融水徑流貢獻約為2.9%~3.4%,多年凍土的貢獻約為0.6%。
該成果以Cryosphere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 on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in the Chinese Altai Mountains from 2000 to 2021 為題發(fā)表在Catena 上。西北研究院王璞玉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優(yōu)秀會員、新疆第三次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和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項目共同資助。
文章鏈接

圖1 2000-2021年中國境內阿爾泰山冰川表面高程變化
(a)(b)(c):2000-2010年,(d)(e)(f):2010-2021年

圖2 2000-2021年中國境內阿爾泰山積雪面積、最大雪深和積雪水當量變化

圖3 2000-2016年中國境內阿爾泰山多年凍土分布和活動層厚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