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學委員會 2002年12月31日
近日,研究生院為吸引優秀考生而設立的“優秀考生獎勵金”已評審完畢,獎勵金將很快發到獲獎的136位同學手中。
“優秀考生獎勵金”是研究生院為吸引國內高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而自籌資金設立的,最高額度1萬元人民幣,計劃從2002年起試行兩年。
為了使這項獎勵制度公開、公正、公平地進行,起到應有的效果,研究生院聯合部分研究生培養單位成立了獎勵金評審委員會,制定了《優秀考生獎勵金條例》,條例規定:
北京大學等10所重點大學各學院(系)綜合測評前三名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入我院,每人可獲得獎金1萬元;進入211工程的大學各學院(系)綜合測評前三名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入我院,每人可獲得獎金4000元;在大學學習期間發表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的,或在規定的核心期刊上發表兩篇以上論文的本科生考入我院,每人可獲得獎金3000元;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公認有較大影響的全國性比賽或競賽(如“挑戰杯”等)中獲得三等獎以上的學生考入我院,每人可獲得獎金3000元。
“優秀考生獎勵金”的評審,首先由個人申報,評審委員會對申報的資料進行審核,在公示后確定最終的發放名單。對于申請“優秀考生獎勵金”的學生,研究生院除要求提供相關證明外,還在《中國青年報》進行了3天的公示,同時以公函的形式與學生畢業學校進行了復核,以確保評審結果的準確和公正。
經過獎勵金評審委員會認真審核,研究生院在本次評審中,共發放“優秀考生獎勵金計61.1萬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南開大學的6所名牌大學的17名同學,在學院(系)綜合測評中排名前三名,每人榮獲獎勵金1萬元;有84名同學在211工程高校各學院(系)綜合測評中排名前三名,每人榮獲獎勵金4000元;有3名同學在大學學習期間發表學術論文被SCI收錄,每人榮獲獎勵金3000元;有32名同學在“挑戰杯”等全國比賽中獲得三等獎以上獎項,每人榮獲獎勵金3000元。
“優秀考生獎勵金”是研究生院為吸引優秀生源而采取的一系列舉措之一,對于研究生院的招生工作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不少培養單位從中受益(136名學生分布在37個培養單位)。在2002年的“優秀考生獎勵金”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在網絡宣傳、報刊公示、與高校的溝通反饋等措施,使這一政策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對提高2003年生源質量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2002級優秀考生獎金獲獎名單
一、學院(系)綜合測評前三名:
半導體研究所:楊文、陳誠
大氣物理研究所:劉琨、裴順強、李立娟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葉宇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婧博、肖偉、黃孝剛
電子學研究所:丁長林、胡玉新、韓昭穎、王健、趙志偉、馮磊、張亞飛、曹瑛、焦重慶
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國峰
國家天文臺:游霄鵬
化學研究所:馬偉明、吳冬霞、郭麗、李清旭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孔寧
計算技術研究所:梅小露、方紅霞、孫毅、許先超、肖麗娟、李淳、梁莉、何彬、王海鵬、孫小涓、張冬蕾、林皓、龔艷芳、熊德意、沈星星、周昭濤
空間科學應用研究中心:趙新華
理化技術研究所:李迎迎
軟件研究所:劉晗、潘宏、楊超、楊波、董斐
生態環境中心:羅婷文
生物物理研究所:朱永群、熊秀芳、楊艷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李木易、程郁琨、張帥、趙志源、張志芳、肖艷文、秦理真、季安安、鄭真真、劉志新、包瑩、虞國富、朱亞紅、劉陽
微電子中心:鄭曉燕、陳曉娟
物理研究所:劉首鵬、王越
心理研究所:張卓、杜峰、崔哲
研究生院本部:張睿
遙感應用研究所:鐘雪蓮、李豫玲、陳衛榮
遺傳與發育研究所:李少芳、郭艷霞、李超、楊玫
植物研究所:賴江山、劉鳳紅、陳建敏
自動化研究所:沈揚、李鎮江、李亮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彭君華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瞿旭東
武漢病毒研究所:王倩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王萌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金哲
金屬研究所:卓木金、孫書英、張懷征、史玲玲、白英良、王剛
南海海洋所:葉玉瑤
烏魯木齊天文站:鄒偉貞、楊軍
二、論文被SCI、EI或核心期刊收錄:
物理研究所:竺云、吳凡、孫勁鵬
三、在全國性比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楊振山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信富
電子學研究所:周伯陽
動物研究所:肖金花
高能物理研究所:曾瑜
計算技術研究所:徐京京、郝靜、肖文曙、林偉
軟件研究所:陳華榮、吳艷、吳志林、王欣明、王富良
生物物理研究所:肖穎
聲學研究所:張志博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李春、黃大山、劉新華
微電子中心:趙興
物理研究所:胡亦斌、袁潔、蔡偉偉
自動化研究所:方亮、李新征、徐晉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李曦田
金屬研究所:劉文月
海洋研究所:張昭、徐艷清
光電技術研究所:陳蘇婷
云南天文臺:范玉峰
(學生處供稿 責任編輯:張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