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完善“兩段式”培養模式,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對科技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知識的深入了解與認知,為學生進入學位論文階段的科研選題和實驗設計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研究生院繼2004年首次開辦夏季學期后,今年繼續實行夏季學期制度。
我校舉辦的夏季學期旨在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前沿領域的了解和判斷力,盡力縮小研究生在基礎理論和前沿交叉學科等領域間的知識差距,提高其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開設的課程主要以學科前沿系列講座為主體,交叉學科課程和學科綜合課程為重點,其它高級強化課程和人文、藝術、社科、管理類等選修課程為補充,將學科前沿、學科的最新動態、發展與展望以及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領域的發展與前景作為教學重點。
本學年夏季學期從6月13日開始至7月15日結束,為期五周,共開設203門課程,其中公共選修課45門,高級強化課程89門,系列講座54門,其他課程15門。聘請院士33名,外籍教師51名來校授課,所有課程采取課堂講授的形式,授課內容體現了學科前沿特點,反映了學科發展的新情況、新成果,關注國內外科技領域的熱點前沿問題。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應邀開設化學與化工系列講座,來自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CUSPEA學者應邀開設“李政道講座”,國內著名大學和培養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作為主講教師講授學科前沿課程。同時,來自澳大利亞《Plant and Soil》期刊、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南康涅狄格大學通訊信息圖書館學院、賓夕法尼亞洲爵碩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加州大學ohlone學院、美國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荷蘭德爾夫特科技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瑞士聯邦環境研究所、中國銀聯、香港大學、東京大學等著名院校和機構的專家也來校主講高級強化課程和前沿系列講座。作為夏季學期課程的一部分,“2005年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也在我校同時舉辦。
夏季學期推出后,再次引起國內各大媒體的熱切關注,紛紛以多種形式予以報道。6月19日,新華社記者李斌以“大師領銜名家薈萃,中科院研究生院夏季學期開學”為題,針對舉辦夏季學期的目的、教師來源、教學重點和方式、課程數量、授課內容等熱點問題做了獨家報道。隨后,北京電視臺(BTV)新聞主頁、新華網-科技頻道、新浪網、大公網、國際在線、神州學人、千龍網等多家主流網絡媒體相繼跟進,予以大量轉載,掀起了網絡宣傳高潮。截止6月30日10:05分,統計轉載數量已達到4160余次。6月20日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早間新聞節目中也重點報道了我校夏季學期開展的各項工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各大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充分顯示出開設夏季學期對于完善我校“兩段式”培養模式的重要性,表明夏季學期制度的實行是研究生院積極探索研究生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一種新嘗試,夏季學期在增強研究生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和動力、完善研究生知識結構、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方面將產生深遠影響。
(教務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