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国产免费aⅴ片在线无码免费看_720在线观看电视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集思廣益、探索研究生教學規律――中科院研究生院教學工作研討會系列報道之二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學委員會 2003年11月25日

11月15日,地球科學學院在玉泉路教學園區召開教學工作討論會。研究生院副院長馬石莊教授、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石耀霖院士等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侯泉林教授、黨總支書記張健博士主持。馬石莊教授介紹了研究生院對今后教學工作的設想和其他院系在教學方面的經驗。老師們就地球科學學院的教學工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侯泉林教授在會議開始時指出,研究生教學要突出研究生的特點,不能變成“大學五年級”的教學。目前我們的教學工作與中國科學院對研究生院的要求相比,與國家的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共同來探索研究生的教學規律。他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和學院的教學工作管理的體會,指出研究生的教學要強調基礎、強調前沿、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各門學科,要區別對待,突出特點,要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的信息,例如有哪些文獻、期刊,有哪些圖書館、數據庫,有哪些研究單位,哪些專家都在從事什么工作,目前本學科、本領域的同行們都在思考什么問題,等等。作為考核的一部分,學生要寫讀書報告。他還強調,研究生中目前存在的基本訓練方面的欠缺,是教學工作中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問題。
張健博士在發言中指出,成功的研究生教學應該能夠把學生帶到當代科學發展的最前沿,使之具備基本的從事科學研究、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實力,尤其是要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他結合國外的教學經驗,指出開放性的教學、教學中的競爭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并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必要的科學工具,是研究生教育的幾個重要的任務。
林秋雁老師介紹了第四紀科學教育的發展,她指出新技術、新方法的引入,野外實習的作用,計算機在地質教學中的應用,參加國際和國內的學術交流,科學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第四紀教學、乃至整個地球科學的教學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趙英時教授對地理學科的教學工作做了詳細深入的討論。她指出單位課程選課學生過多、客觀上造成學生的學習和與老師的交流不夠,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學工作中應該考慮的問題,需要密切關注。
任魯川教授就海洋學科的教學問題,匯報了他“一年摸索、兩年成熟、三年發展”的試驗的情況和體會。他說,海洋科學相當于各門學科在海洋中的應用,因此對知識面的要求非常高。他指出,進入信息時代以后,教師的角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理念,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形象地說,信息時代的教師的作用,是把學生帶到“海洋”的邊上,然后讓他們在“海洋”中自由地“游泳”。他建議學院引進一兩位海洋學科方面的人才。
石耀霖院士在發言中說,我們的很多教員主要是寫科研論文的,對科學問題想得很深,但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卻并不多,這是特別需要加強的方面,應該對國外的有關學院的課程設置進行一些分析,并從教育科學的方面,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他建議開設靈活多樣的課程,提高地球科學在科學界和社會中的影響,正如徐冠華院長所指出的,地球科學方面的數學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他指出,邀請國外的專家開一些短的24學時的課程,是地球科學學院的一個做得很好的方面,既有利于學生掌握專業外語,也有利于學生了解地球科學的前沿領域,應該堅持下去,并爭取做得更好,短學期的設置,為這方面的工作創造了方便的條件。關于人才的引進,石院士強調引進人才的關鍵,是創造一個好的科研條件。
周蕙蘭教授在發言中指出,教學工作有共同的規律,但各學科領域有自己的特點,需要辯證地處理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的關系,在管理上要以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為出發點,在管理規定例如課程、課時等方面不要“一刀切”,要給各學院以一定的自主權,否則學院只能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辦法來“對付”僵化的管理制度。她還強調,研究生院本部的研究生的培養,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周老師還建議就地球物理學科方面的課程設置問題進行一次專題討論。
張娜副教授介紹了她所主持的景觀生態學教學的情況和自己的體會。她指出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的結合、不同學派的結合是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的重要方面。景觀生態學教育的目標也許并不是培養景觀生態學家,但必須培養具有景觀生態學思想、并能運用其方法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她體會,教材和參考書選得不好,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誤導,并影響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她認為好的教材應該有如下特點:在多樣化和不一致的觀點中尋求全面一致的觀點;不是事實的堆積、而是要有一個清晰的理論脈絡;代表大多數研究者的最新觀點;語言通順。根據學生的層次和基礎,建議他們選用不同的教材,課后布置中外文參考文獻的閱讀作業,對提高教學的效果也非常重要。她在教學工作中注意選擇國際上的主流觀點,并同時提到不同的觀點;對于目前的一些研究熱點和焦點問題,以及目前的一些不確定的問題,也給予一定的介紹,以開闊學生的思路。她建議研究生助教崗位面向全體研究生開放,進行自由競爭。她建議,對教員工作量的衡量要考慮各學科的特點;給教員以一定的進修的機會,對自己的課程進行比較大的調整。
針對青年教師的要求,馬石莊副院長介紹了研究生院在院長基金和公派留學方面的情況和設想。石耀霖院士建議研究生院建立制度、支持年輕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吳春明副教授在發言中指出,講臺是一個神圣的地方,一個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工作有明確的使命感,培養高水平的科學家和培養有科學素養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我們的兩項同等重要的使命,為此要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他認為組織課堂討論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好辦法,他在教學工作中還鼓勵學生在國際期刊中“挑毛病”,向權威挑戰。
楊憶副教授在發言中指出,忽視實踐能力,“基本功”不扎實,是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在《自然地質學》的教學中,他使用休斯頓大學的網上教材,并把基礎和野外實習結合起來,收到較好的效果。他希望年輕教師能把這門課接下來。他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野外工作能力,是地球科學教育的很重要的方面。
魏東平教授在發言中指出,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職業要有一種敬畏。他指出,講課是一門藝術。而怎樣在講課的過程中把握節奏,收到最好的效果,又是藝術中的藝術,教學工作作為一門藝術是永無止境的,因此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非常重要。他強調,盡管現在已經有了PPT等現代的演示方式,板書仍是和學生進行雙向交流、把問題“切開來”分析入里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對于基礎性的課程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他說,熱愛學生是教好書的很重要的方面,教學中的溝通,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心的交流”,是最為重要的方面。他還認為,目前學生的來源很多,在必要的基礎知識方面的欠缺,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比如地球物理方面的一些研究生,沒有場論和偏微分方程方面的基礎訓練,因此很難在連續介質力學等課程中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學的安排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
趙桂萍副教授談了自己的教學工作的體會。她說,學生來源比較復雜,學科本身處在發展之中,是教學工作中的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她指出為了提高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的程度,應該對實習進行進一步的強調。她指出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知道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另外,提醒學生注意自己身邊的科學問題,從活生生的生活中提取重要的科學問題,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的方面。她還建議多給年輕教員提供機會,提高自己。
張懷博士建議,在地球科學方面,應該加強數值分析方面的基礎教育。他指出,從新近結束的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會(南京)的一些報告來看,甚至在一些專家中也存在這方面的概念性的錯誤和誤導,這說明目前這方面的欠缺似乎已達到不可忽視的程度。
老師們建議,類似的討論今后還要多搞。不僅我們自己要多進行交流,而且還要多與校外的專家進行交流;不僅要了解國內的情況,而且要了解國外的情況;不僅要研究自己的本專業方面的科學問題,而且要研究研究生教育的規律本身。老師們一致同意,教學工作是研究生院工作的生命線,應該引起所有的領導和老師的高度重視。

(地球科學學院供稿 責任編輯:張兆華)

責任編輯: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