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0日,在研究生院任教多年、深受學生喜愛和尊敬的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查金榮老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3月22日上午,研究生院教務處劉衛(wèi)強副處長及教務處有關(guān)人員、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向軍輝教授、部分教職工以及2006級過程工程所、大連化物所、理化所、山西煤化所、青海鹽湖所的幾十名同學,滿懷悲傷,一同前往八寶山沉痛悼念查金榮老師。
查金榮,教授,1939年3月出生,江蘇武進人,漢族,九三學社社員,中共黨員。1957年9月至1963年7月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學生。畢業(yè)后,分配至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現(xiàn)名過程工程研究所)工作。1980年12月到1982年12月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工業(yè)工程系運籌學專業(yè)訪問學者。1999年3月底從研究所退休。自1984年至今,查金榮老師一直在研究生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授課,直到去世前兩個月還仍然堅守在教學崗位上。
查金榮老師是一位治學嚴謹?shù)慕淌冢谘芯可菏谡n期間先后主講了《傳遞過程原理與應用》、《高等工程數(shù)學》和《化學計量學》等課程。查老師講課不拘一格,善抓要點,深入淺出,將抽象性較強的課程演繹得非常生動,深受學生好評。他講授的課程連年被評為“優(yōu)秀課程”,其教材也多次獲得冶金出版社優(yōu)秀教材獎。由于查老師出色的教學工作,曾獲得中國科學院首屆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華為獎教金獎。
查金榮老師講授的《傳遞過程原理與應用》課程是一門基于物理、化學和數(shù)學上的抽象性較強的基礎(chǔ)性學科,這無疑給課程講授帶來一定困難。查老師結(jié)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抓住要害,只點撥不泛講,深入淺出,將一道復雜的工程問題大大簡化,用學生自己的話說,聽查老師的課花費時間最多,但收獲也最大。
查老師說過:“我在研究生院講課已經(jīng)有23年了,現(xiàn)在,我已不把教學當作一項任務,而是看作一種愛好,當作自己的生活內(nèi)容了。”
在學習方法上,查老師推崇錢學森的“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鉆進去跳出來”的教學原則。他自己的觀點是“整體把握,細節(jié)處理”。同時一再強調(diào)物理與數(shù)學的區(qū)別,突出“簡化”思想,鼓勵學生用物理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很難將這位博學、睿智的老師與癌癥患者聯(lián)系起來。2005年3月上旬,查老師被確診為肺癌,被迫終止了春季學期的教學,在進行了8個月的化療和1個月的放療后,病情得以控制,從2005年9月份起,查老師不顧家人和校方的勸阻,帶病恢復了教學,直到2007年1月秋季學期結(jié)束之前仍然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課、答疑。
對待癌癥,查老師是這樣說的,“我只承認我是半個病人,從生理上、體力上講,我是病人;而從心理、智力上講,我是正常人。我愿意與健康人、年輕人多接觸,這樣做有利于轉(zhuǎn)移對病痛的專注,有利于心理上的調(diào)整。”
“從某種角度上講,疾病促使我放棄了一些事,但也促使我更加集中于教學,要追求生活質(zhì)量,這樣治病才有價值。”看到查老師虛弱的身體和執(zhí)著的精神,所有的教師和學生感到既酸楚又欣慰。雖然他癌癥在身,但對待生活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使我們每一個人由衷敬佩。
對待同學,查老師滿腔熱情;對待癌癥,查老師是超乎尋常地冷靜。在查老師眼里,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更多地屬于整個社會。他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把自己的心血澆灌在了三尺講臺,澆灌在學生們心里。他的教學質(zhì)量得到學生們的廣泛認可,也同樣贏得了學生們的尊重與愛戴。查老師說:“我是靠國家的助學金成長起來的,我要回報社會”,話語樸實卻令人感動。的確,查老師在研究生院從教的23年當中,以純樸的做人態(tài)度、對教育事業(yè)的認真執(zhí)著以及他豐富淵博的知識,使眾多學子終生受益。
噩耗傳來,讓師生們不敢相信查老師就這樣永遠地走了。我們從查老師身上體會到了真、善、美的價值。查老師以他對科學的癡迷、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給我們所有人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
沉痛悼念查金榮老師,愿查老師一路走好!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