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中科院研究生院承辦的“2005年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開學典禮在我校玉泉路園區大禮堂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廣西大學、新疆大學等全國47所大學和15個科研院所的118名研究生,將在這里接受為期三周的化學科學前沿知識的“洗禮”。
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國務院學位辦公室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楊衛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朱道本院士出席開學典禮并發表講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局長何鳴鴻、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淑瑩、研究生院黨委書記鄧勇、副院長呂曉澎等出席開學典禮。暑期學校的全體學員及化學學院師生約500余人參加開學典禮。馬石莊副院長主持開學典禮。
楊衛院士首先在講話中介紹了暑期學校的背景、意義等相關情況。他說,研究生暑期學校是由教育部主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長期資助的一項活動。為加快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教育部正在組織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舉辦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是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內容。研究生暑期學校,就是利用暑期,聘請海內外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學者擔任主講教師,為研究生開設一組基礎課程和專題講座,介紹學科領域的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生開闊學術視野,拓寬科研思路。
作為在國際納米科學領域享有聲譽的科學家,白春禮院士在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各國正在將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列為重點研究領域,“生命化學”與“材料化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正將逐步被世人研究和探索。本期暑期學校的內容就是對這兩個新興學科進行研究和探討。白春禮說,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是科學的殿堂,她的教學與研究領域包羅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多個領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有著學術自由的土壤,她鼓勵自由思考和探索,贊賞建設性和創造性思維碰撞,尊重不同意見,提倡自我反思和檢視。白春禮說,希望各位學子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通過本期暑期學校的學習,能夠深入理解化學學科的精髓,打好堅實的基礎,在科學的草原上策馬揚鞭,縱橫馳騁,為國家科技的可持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朱道本院士作為我校化學學院院長,在開學典禮上表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全體教職員工,衷心感謝各級領導部門的關心和支持,熱烈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杰出科學家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化學研究生,并努力在教學、生活等方面為師生提供優質的服務。
開學典禮結束后,白春禮院士為學員們作了關于納米科技前沿的首場報告。
新華社、中新社、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科技日報、科學時報等媒體報道了此次活動,并就研究生教育創新、暑期學校發展等問題,采訪了白春禮、楊衛、朱道本等領導。
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的開辦始于1984―1994年的“數學研究生暑期教學中心”。1997年,教育部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簽訂了在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共同舉辦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的協議書。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辦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5個固定學科的暑期學校35期。化學學科領域此前已舉辦了3期。本期“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的主題是“化學新興學科進展”,重點關注“生命化學”與“材料化學”。來自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北大、清華、復旦等國內著名高校,以及美國、加拿大、瑞士等國家的著名大學化學領域的權威專家和學者參加授課,他們在化學領域有著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前瞻性的見解。與往年大不相同的是,為了更好的支持西部的開發建設,今年有更多的西部地區大學及科研機構的學員也走進了暑期學校。
今年,教育部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在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中科院研究生院、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舉辦數學、物理學、化學、環境科學、管理學、生命科學、公共衛生、地球系統科學、粒子物理天體物理與宇宙學、應用數學等10個學科領域的研究生暑期學校。除此之外,教育部還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中安排了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外哲學、新聞學、教育學等人文、社科類暑期學校。
(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