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研究生院化學和化工兩個一級學科教學專家組召開會議,討論和審定了我院化學和化工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方案和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研究生院副院長王艷芬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化學學院執行院長杜宇國教授主持會議,來自各培養單位以及清華、北大的化學和化工學科教學專家組成員二十余人出席了會議。
王艷芬教授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對研究生院教學改革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并強調了研究生教育對中國科學院發展的重要意義。杜宇國教授向各位專家介紹了研究生院深化教學改革的背景。他指出,目前我校學生學科專業的覆蓋面較廣,基礎知識背景差距較大,學時較長的課程將基礎理論和較專門的知識放在一起講授,很難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單向灌輸式的知識傳授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深化教學改革,目的就在于不斷增強雙向互動的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從被動適應性學習向主動求索學習轉變,進一步提高課堂授課內容的含金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課外課內學時比,從而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質量,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目前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實際需求。
會上,專家組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審定,對課程大綱進行了討論和修訂。化學學科專家組會議由組長化學所楊振忠研究員主持,化工學科專家組由組長過程所劉會洲研究員主持。專家們暢所欲言,積極討論,既講求學科專業發展的趨勢,又顧及課程內容的覆蓋面和深度,提出了許多非常具體的意見和建議,比如課程設置不宜盲目追新,同時注意避免課程之間過多的重復。會議氣氛活躍,甚至時常為一門課程的名稱如何能更準確的表達其內涵而頗費思量。專家組花了大量時間極為慎重地討論了學科基礎課的設置,兩個學科分別確定了約10門學科基礎課;專家組還強烈建議每位研究生都應該選擇一定數量的學科基礎課,為將來的研究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專家組展望未來,預置了適量前沿課程的框架。特別是來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教授,依據他們分管大學研究生課程的經驗,并結合我院生源和需求的具體情況,積極獻言獻策,為課程方案的合理設置增色不少。
此次會議共審定了100余門課程(包括學科基礎課,學科綜合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討論課和實驗課)的教學大綱,針對課程名稱、課程內容、課程性質、課程開課學期等,開展了熱烈討論。由于會前化學學院的全體教師做了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已廣泛征求和搜集到了各相關培養單位的意見并做了相應訂正,同時各位專家組成員已認真審閱了事先送達的相關材料,會議高效地完成了各項議題。專家組一致認為化學與化工學科新版課程設置合理,體系基本完備,在略經修改后按此課程設置和授課大綱的內容進行課程開設。
這次會議,為我院化學與化工學科未來五到十年的課程設置規劃了藍圖,并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逐步完善,為培養高質量的研究生提供科學合理的保證。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