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優秀課程的教學示范作用,不斷提高我校教學質量,1月15日,研究生院組織開展了2008-2009學年校級優秀課程教學交流會。來自14個院系的近300名教師按照學科相近的原則分成三個組,分別進行了教學觀摩與經驗交流。
交流會由管理學院趙紅副院長、地球學院于錦海教授以及信息學院國防教授分別主持,十余位校級優秀課程任課教師代表受邀做交流報告和教學觀摩,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教授、教學督導組組長彭家貴教授出席了交流會。
生物物理所的陳潤生院士與大家分享了他講授《生物信息學》的體會。他認為,這門課能夠講好,首先得益于能夠將自己的科研興趣很好的與所授課程相融合,達到一種很愉悅的授課狀態,進而能夠發自內心的欣賞這門課,從而產生強大的動力去研究如何上好課程。第二就是對課程內容的熟悉。23年來,每次講授這門課程,其PPT都是自己親自制作,他認為PPT是講課內容、思維、技術的整合過程,可以幫助教師更加熟悉課程內容。作為教師應該能夠做到不依靠任何輔助材料都可以很自如的把課程內容講出來。另外,陳院士提到講課應該適當增加風趣元素,他說,“每次講課,一定要讓聽課的人笑兩次,否則就失敗了”。最后,陳院士強調了課程講授要“明理”,要讓聽課的人均有所獲。不管課程的背景內容是什么,可以對它加以改造,以適合具體聽課的聽眾,能夠使其有所啟發。
資環學院趙英時教授以《遙感應用分析原理與方法》的講授為例,介紹了她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這門課程具有“涉及面廣、內容跨度大、交叉性強、實踐性強;需求量大、選課學生多、學生的專業背景和需求差異很大”的特點,趙教授認為應該從“加強選課指導、合理取舍講授內容”著手,注意理論、方法、案例相結合以及概念-模型圖解化,應將科研思路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數―形”思維方式。
人文學院的王昌燧教授從研究生教學的特點、教學中的具體貫徹、研究生培養幾個方面談了他對研究生教學的思考。他認為,研究生教學在傳授知識方面應該以學科前沿為重點,兼顧學科體系,應該注意科研能力和學術帶頭人的培養。他指出,在研究生教育中,傳授知識與科研能力培養要并行,要突出創新能力培養,要鼓勵學生質疑老師的觀點,要嚴格要求自己,對學生要有愛心。
數學學院高隨祥教授總結了他在講授《圖論與網絡流理論》過程中積累的教學經驗。針對這門課程“選課學生來源廣泛;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為主,數學公式推演、解析分析較少,較為枯燥;內容各章較為獨立,各具特色,方法系統性差;兼顧理論與算法”的特點,高教授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注意“體現研究生課程特色、照顧多學科學生情況、考慮數學基礎強弱有別”,做到“一突出”、“三結合”、“三兼顧”,即突出研究型學習,精講多練;基礎知識與應用案例相結合,知識傳授與方法訓練相結合,數學推理的嚴密性與算法設計的靈活性相結合;兼顧理論和算法,兼顧經典和前沿,兼顧數學工具、數學模型的提供和數學思維習慣的養成、數學素養的提高。
信息學院孫應飛教授從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小故事開始,闡釋了備課的重要性。正如故事中的老師所言:“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至于這節課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鐘。”備課對于上好一節課是至關重要的。“教什么和怎么教,決不是凌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備課應該從教學內容、學生、方法三方面內容著手,應該從寫好教案、課前熟悉教案、課后反思幾個途徑進行。在報告的結尾,孫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教師的成長要從備好課開始,既要鉆進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備課要在“教”字上做文章,借鑒老教師的優秀教案,取長補短,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特色。
物理學院金彪教授在他的報告中強調,最好的教學應該是效果好、效率高、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所謂效果好就是能夠促進學習者獲得學習技能,所謂效率高就是學習者達成目的的時間最少,具有吸引力指的是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動機,又鼓勵他們持之以恒的完成學習任務。
管理學院許健副教授、地球學院琚宜文副教授、工程教育學院詹偉博士分別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自的教學經驗,外語系楊莉副教授、化學學院張遼云副教授則摘選部分課程內容進行了現場教學示范。
與會教師還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試方式等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研究生院教學督導組組長彭家貴教授從教學和科研的關系談起,對我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建議和意見。蘇剛副院長在總結發言中對此次教學交流進行了點評,鼓勵廣大教師認真汲取經驗、深入思考,以獲取更多的有益啟迪,他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教師站到這樣的講臺上來,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為全面提高研究生院的教育教學質量而努力。
此次交流會對教學中遇到的多種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明晰了解決思路和方法,深化了對教學方法的理解和認識。交流會的召開,更加充分的發揮了優秀課程的示范作用,為我校教師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為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起到了推動作用。
(教務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