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告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天文學家、科學教育家、中國射電天文學開創者、中國現代天體物理事業的奠基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榮譽講席教授、中國天文學會名譽理事長王綬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 2021 年 1 月 28 日 21 時 37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98 歲。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遵照家屬意見,喪事從簡。王綬琯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將于 2021 年 2 月 3 日(星期三)上午 8 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僅邀請在京部分代表到場參加告別儀式。同時,自 2021 年 1 月30 日(星期六)12 時至 2 月 3 日(星期三)12 時在國家天文臺 A 座多功能廳設置王綬琯先生追思吊唁會場。
謹此訃告。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大學
王綬琯院士治喪委員會
2021 年 1 月 29 日
國家天文臺:于東生 15801657117,mianhuai@nao.cas.cn,傳真:010-64888708
中國科學院大學:周曉慧 13911083639,zhouxiaohh@ucas.edu.cn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周琳 13501187591,qsnkj-88@163.com
線上吊唁網址:
王綬琯先生生平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天文學家、科學教育家、中國射電天文學開創者、中國現代天體物理事業的奠基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榮譽講席教授、中國天文學會名譽理事長王綬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 年 1 月 28 日 21 時 37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98 歲。
王綬琯先生,1923 年 1 月 15 日出生于福建福州。1943 年在重慶畢業于馬尾海軍學校,1945 年赴英國留學,1950 年受聘為倫敦大學天文臺助理天文學家,1953 年回國; 先后就職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徐家匯觀象臺、北京天文臺、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大學,歷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臺長、名譽臺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曾當選為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副主任、主任,國家科委天文學科組副組長;1998 年當選為歐亞科學院院士。
王綬琯先生曾長期主持我國天文學的總體發展,為天文事業整整奮斗了七十年,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領導研制成功中國首臺射電天文望遠鏡、米波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系統等重要觀測設備,取得了多項巡天觀測科學成果;為突破天文學發展瓶頸,他提出實現超大規模光譜巡天的科學思想,今天已成為國際上巡天觀測的主要手段;他與科學同仁共同提議的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已建設成為我國光學天文主要創新平臺。
王綬琯先生對人才培養、科學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十分重視。他培養了我國第一批天文學博士;主編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和一系列為廣大青少年喜愛的科普著作;晚年在六十余位科學家的支持下創建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致力于青少年科研實踐活動,為科技人才早期發現和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綬琯先生一生淡漠名利,獲得世人尊重。他于 1978 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85 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6 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同年榮獲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2018 年獲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榮譽稱號。1993 年國際編號為 3171 號小行星被命名為“王綬琯星”,刊布于世,永載史冊。
王綬琯先生在科學上高瞻遠矚、求真務實、勇于探索、開拓創新。他胸懷寬闊、為人謙遜、嚴于律己、博愛后生。先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格魅力,為科學界樹立了光輝典范,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學習和懷念。我們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王綬琯先生!
責任編輯: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