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學委員會 2003年8月20日
近日,研究生院教務處組織全院學生通過網絡對本學期開設的所有課程進行了調查。絕大多數同學對研究生院的建設與發展非常關心,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或意見,尤其是對“非典時期”的教學工作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一、感謝學校,感謝老師
面對 “非典”疫情,研究生院采取果斷措施,在第一時間成立了非典防治領導小組,領導全院師生抗擊非典,取得了“零感染”的成績,部分老師還冒著危險堅持課堂授課。同學們認為,“學校在非典時期所作的工作是靈活而且高效的,最大程度地維護了教學秩序,使教學效果得到了保障。多謝學校為我們做的一切!”
“雖然教學方式有所改變,但我們的老師并沒有放松要求,還創造性地開辟了空中課程、草坪課堂,讓我們不但平安度過這段非常時期,而且保證了正常的學習進程。部分老師還冒著危險給我們上課,讓我們深受感動,謝謝老師們!”
“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是對的,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次學校采取的措施是很及時的,在我們學校沒有發現非典病例是由于措施及時的好處,學生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是學校領導和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大家齊心協力的成就,我們為此驕傲,為此自豪,我們會一直記住這個有意義的一年的研究生院的學習的。”
二、教學方式改變有得有失
從4月21日起,研究生院調整了教學方式,選課人數在40以上的課程和非專職教師講授的課程暫停課堂授課,由主講教師通過網絡、電話、黑板以及公告欄等布置作業、輔導答疑的方式進行。對此同學們在給予積極評價的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足:“非典時期,教學方式的改變,采用網絡教學、自學寫讀書報告等方式挺好,學校根據特殊的事情制定了特殊的教學方式,不僅沒有因為非典影響教學,而且我覺得自學也能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
“有些社科類大課,譬如科學技術史,少了老師的精彩講解,感覺損失很大;一些前沿類的課程,如理論聲學,課時減少,使學生無法更多地跟蹤本專業的前沿知識,損失亦是很大。”
“沒法聽院士的教誨,深感遺憾!我們京外所的學生回所后還能聽到學校下屆學生的課程是我最大的心愿!”
三、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自學能力
注重對研究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目標。“非典”時期教學方式的調整,正是對研究生院這一教學思想和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次檢驗。“自學與講授相結合更好,給學生更多時間思考,老師有針對性的答疑效果更好。平時也可采取這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總的來看,這學期的教學是成功的。我們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靈活性,如網絡教學、室外教學和小班上課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應該推廣。”
“很有意思,有創新性,反正大家能學到東西就是目的,學習方式當然有創新才能更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以后可以大力提倡。”
“非典時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回味已講授的課程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我認為這很好,希望學校能夠多多采取這種教學方式。”
四、網絡資源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發揮網絡教學和遠程教學的優勢,是研究生院基礎建設的重要方面。非典時期,為了便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研究生院教務處、網絡中心和微機房作出了較大的努力,做到了全天候開放。部分學院系還對沒有電腦的宿舍配備電腦,方便同學們學習。對此,部分同學建議,研究生院應加大網絡建設力度,增加網絡在教學中的作用。“老師們把教學計劃放于網上,便于學習與老師的交流,以網上教學更方便,希望能進一步改善同學們的上網條件,加強網上學習。”
“非典時期的許多做法值得稱道,比如小班上課,加重了老師的負擔;草坪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有利于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相比之下,我感覺網絡教學效果更好,只是像我們在玉泉公寓的同學不太方便,作為全國一流的研究生院,網絡資源應該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實際上,并不是只在疫情期間才能利用多種方式教學,以后的教學也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比如一個老師的教學優秀,可以對其教學過程進行錄制,放在網上,進行遠程教學或者同學自己課下分析。課件和教學錄像不僅僅對玉泉路園區開放,使京外的同學可以不斷更新。”
研究生院對同學的意見非常重視,將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建立靈活的應急反應機制,提高教學質量。
(教務處供稿 責任編輯:張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