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頻繁,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為做好2018年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現將工程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工程宗旨:
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和工藝技術在現代社會的融合和發展。工程工委會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初心,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主辦單位:
中國科學院大學藝術中心、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和中國標準化協會傳統工藝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
主題:
1. 國學經典研究與教育
2. 書畫藝術研究
3. 傳統建筑營造技術人才培養
4. 傳統工藝整理、傳統工藝產業振興服務
5. 京劇、傳統飲食文化、節慶文化等
6. 進行和田玉、宜興紫砂壺、汝窯、仿古銅器鑒定評估標準
7. 中華傳統養生管理規范、青少年書法分級標準的制定。
8.博物館文化創意、新型陳列設計研討會
內容:
1.青少年書法分級標準制定研究
時間:4月5日
地點: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議室
人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委會主任、副主任、秘書長;中國標準化協會傳技委全國青少年書法分級標準專家委員會全體成員等約40人。
2.紀念京劇大師楊寶森、李多奎、程硯秋逝世60周年、蕭長華誕辰140周年名家名票演唱會、研討會
時間:2018年4月28日、5月26日、12月1日
地點:湖廣會館大戲樓
規模:300人
3.國學進校園
時間:2018年4月、7月、11月
地點:北京、深圳、西安
規模:1000人
4.艾產品、古樹普洱鑒定評估標準制訂研討會
時間:2018年8月
地點:昆明、廣州
規模:200人
5.第四屆中國傳統工藝技術博覽會
時間:2018年9月
地點:上海國際會展中心
6.第三屆中國傳統工藝標準化論壇
時間:2018年11月
地點:北京
規模:200人
7.古建筑規劃設計、修復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18年4月、9月
地點:北京
規模:100人
發展工程涵蓋內容:
1.傳統文化發掘與研究工作
青少年國學經典、戲曲文化、青少年書法教育、傳統建筑營造技術、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規劃、傳統工藝技藝和傳統工藝產品的鑒定認證等方面,組織國內高水準的專家團隊,開展多項發掘、研究、整理工作。為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的發展以及各項文化交流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2.人才培養與教育
通過與中國標準化協會、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收藏家協會、北京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產中心等多個部門以及地方政府合作,內容涵蓋國學、傳統建筑、書畫、傳統工藝技術、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等多個行業與專業。
3.傳統工藝收集整理
從2009年開始,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委會,通過在各地組織傳統工藝優秀人才選拔和優秀工藝工法整理、匯編等活動,進行傳統工藝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
4.傳統工藝鑒定評估標準制修訂與質量提升服務
中國傳統工藝技術、產品、原材料等方面鑒定評估標準的制修訂,以及與之相關的認證工作。推進傳統工藝標準化工作,以標準化手段促進傳統工藝產業質量提升,建立更好的市場交易環境。
5.積極推進我國傳統工藝品鑒字評估標準制訂工作。
在完成仙作紅木古典家具標準、端硯鑒定評估標準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和田玉、宜興紫砂壺、汝窯、仿古銅器鑒定評估標準和中華傳統養生管理規范、青少年書法分級標準的制定。為填補我國傳統工藝品標準化空白,引領傳統技藝的弘揚、傳承和創新,努力規范我國傳統工藝品市場,促進傳統工藝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同時繼續加強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社區活動,聘請北大、北師大、首師大等院校教授、學者免費為廣大市民、學生進行傳統文化講授活動。
聯系人:藝術中心 王老師
聯系電話: 010-69671977
中國標準化協會傳技委 張老師:010-68130030
責任編輯: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