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成功舉辦
2005年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
7月15日,由國家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承辦的為期三周的“2005年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落下了帷幕。
在別開生面的結業式上,研究生院副院長馬石莊教授、院長助理兼教務處處長蘇剛教授代表研究生院感謝教育部、國家基金委給了我們這次承辦暑期學校的機會,同時感謝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領導和老師們的辛勤工作,使“2005年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的舉辦取得了圓滿成功。
以往的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都是在高校舉辦,而本期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在科研氛圍濃厚、人材輩出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舉辦,這是主辦單位的一次新的嘗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承辦研究生暑期學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緊緊依托科研實力雄厚的中國科學院各科研院所,使學員們能及時了解活躍在前沿領域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和創新精神,這也正是今年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與以往研究生暑期學校的不同之處。
一、中科院及研究生院領導高度重視
為了確保此次暑期學校的成功舉辦,中科院及研究生院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2005年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領導小組。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白春禮院士任領導小組組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鄧勇教授任副組長,研究生院呂曉澎、馬石莊副院長,中國科學院與化學相關研究所的包信和、萬立駿、劉會洲、王利祥、呂龍所長任小組成員。
白春禮院長、鄧勇書記、朱道本院士曾多次聽取工作匯報并做出重要指示,呂曉澎副院長、馬石莊副院長親自掛帥,指揮協調暑期學校的教學和日常工作。這期間,研究生院院長助理兼教務處處長蘇剛教授積極為暑期學校推薦一流的教師授課;隋紅建副院長密切關注暑期學校的新聞宣傳;孫勤副院長親自督促、布置學校的后勤保障,使暑期學校的工作從始至終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圍繞主題設置課程
本期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的主題是“化學新興學科進展”,包括“生命化學”和“材料化學”兩大專題。作為在國際納米科學領域享有盛譽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各國正在將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列為重點研究領域,“生命化學”與“材料化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正逐步被世人研究和探索。本期暑期學校的內容就是對這兩個新興學科進行研究和探討,共開設了《超分子材料》、《新藥設計與合成 》等13 門課程以及“生命化學”、“材料化學”兩大專題的34 個前沿性講座。
本著研究生暑期學校的辦學精神:“利用暑期聘請海內外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學者擔任主講教師,為研究生開設一組基礎課程和專題講座,介紹學科領域的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開闊學術視野,拓寬科研思路,提高教學效果。”研究生院多方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包括10名院士、教授、研究員、“杰出青年基金”、“百人計劃”、“長江學者”的獲得者以及美國、加拿大、瑞士等國家的著名大學、研究機構的化學領域權威專家學者授課。
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陳竺院士及李靜海院士;國家基金委副主任朱道本院士;化學所、過程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所等六個所的正副所長也在百忙之中為暑期學校的學員們做了精彩講座。
暑期學校聘請的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化學領域有著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前瞻性的見解。他們不但帶來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先進的研究方法,更以自身嚴謹的科學態度,執著的科學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理念感染著每位學員。
從學員們的選課情況看:選課人數在50 人以上的課程占50%,人數在20--50人的課程占45%,其余占5%;學員們通過學習取得3-4學分的人數占總人數的50% ,取得2-3學分的人數占40 %,其余占10 %。從學員們的反映來講,課程以及講座的設置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滿足了學員們的需求,使他們有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三、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
今年四月份,我們為暑期學校的成功舉辦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為使全國各地化學領域的學子們盡早了解暑期學校的相關信息,制作完成了“2005年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網站;在接到國家教育部、國家基金委員會的正式批示后著手暑期學校學員的錄取工作。
今年的全國化學研究生暑期學校采取了相關院校推薦和網上自由報名篩選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學員。由相關院校推薦70名,網上報名經過篩選錄取45名,共招收115名正式學員。其中博士生占 44%,碩士生占 46 %,青年學者占 10 %。他們分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廣西大學、新疆大學等全國47所高等院校和15個科研機構。與往年大不相同的是,為了更好的支持西部的開發建設,今年有更多的西部地區大學及科研機構的學員走進了暑期學校。
四、緊張的學習 豐富的生活
研究生暑期學校幫助研究生們拓寬學術視野,啟發科學思維,為研究生們提供了一個接觸本學科前沿性研究工作的機會,提供了一個高起點、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的平臺。所有學員都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每個人都盡可能多的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專題的課程和講座,并根據個人興趣和能力選擇交叉專題的內容,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對研究生們來說,在短短的三周時間內,能如此近距離地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專家共濟一堂,領略他們的科學理念,實在是十分難得的機會。研究生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提升,科學家的人格魅力、學者風范更深刻地影響著他們,對他們今后科研、學習和自身的發展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開拓研究生暑期學校學員們的視野,我們組織學員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和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光化學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和分析測試中心;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國家重點實驗室、綠色化學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結構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腦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感染與分子免疫學中心、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負電子對撞機。學員們抓住參觀學習的契機,虛心向實驗室的老師們請教,提出問題并得到了滿意的答復。每次參觀完實驗室,學員們依然感覺意猶未盡,相互訴說著各自的感想:“真是大開眼界”。
為了豐富學員的業余生活,我們組織學員觀看了北京歌舞劇團、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團以及夏日激情搖滾樂團的演出,游覽了頤和園,參觀了國家博物館,領略了幾千年來中國文明古國的燦爛文化。《陳云百年紀念展》、《紀念鄭和航海600周年展》等展覽也深受學員們的歡迎。這一切都極大地激發了學員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五、建立交流平臺 傾聽學員心聲
7月13日下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812會議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綜合處劉衛處長和田起宏老師與2005年暑期學校的學員們進行了座談。
基金委領導與學員們就研究生暑期學校的課程與高校課程的差別、參加研究生暑期學校對學員們今后科研工作的影響、研究生暑期學校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舉辦與在高校舉辦有什么不同、如何推廣宣傳研究生暑期學校、暑期學校學員如何篩選以及研究生暑期學校持續多長時間合適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
來自南京大學的周春芳同學說:“學校請了大量活躍在科研一線的研究型老師來講課,對自己的幫助非常大,所講授的內容與自己的研究方向尋找到了交叉點,對今后自己站在一定高度來規劃自己的科研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受益匪淺。”天津大學的賈華東同學說:“這些頂尖的老師們以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使我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在科研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廈門大學的謝堂堂同學說:“化學領域很廣泛專業也很多。這次研究生暑期學校的主題非常明確,三個星期里我們接受了材料化學、生命化學兩大專題的大量信息,針對性很強。”與會學員一致認為:每期研究生暑期學校確定鮮明的主題是十分必要的。
座談會氣氛熱烈,大家普遍認為中國科學院本身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卓著,尤其擅長組織前沿領域的學術交流,學術氣氛活躍,對培養研究生執著的科研精神、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強化求真務實的科研態度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正是本期研究生暑期學校所具有的特色。
六、化學學院全力以赴 相關部門大力支持
從今年4月份開始,化學學院的全體老師們每周一次例會,商議暑期學校事宜。由于準備工作充分,使得暑期學校的工作取得了極大成功。
6月25日、26日是暑期學校學員的報到時間,所有老師放棄了周末休息,熱情周到的接待工作使得每一位學員一踏入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校門,便有一種到家的感覺。接下來在每次上課之前,同學們都會看到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老師們提前來到教室,接待專家,協助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以及學員的考勤工作,保證了每一次課程的順利完成。正如學員們在參加暑期學校學習的感想中寫到:這次暑期學校除了課程安排得非常好之外,留給我們的另一個深刻印象就是化學與化學化工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們的敬業精神,雖然他們的工作已經非常繁忙,但在每一次授課中都能看到他們服務的身影,在此我們要向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短短的二十一天,使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學員們也從不認識到彼此相互了解、相互幫助。我們在征得授課教師的同意后,把本期研究生暑期學校的部分課件、學員與領導同志的集體合影、學員學習、參觀、活動的照片、學員通訊錄制作成光盤,分發給每個學員留作紀念,并歡迎學員們在若干年后能夠再來看看變化了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本期研究生暑期學校的成功舉辦,同樣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學校各部門的全力支持。暑期學校籌備期間,學校多次召開相關部門協調會,大家表示全力以赴,積極配合。在承辦過程中,電教中心工作人員及時更換投影設備,并在每堂課前穿梭奔波在教室里,遇到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保證了課程的順利進行;學位辦公室、院辦、教務處、財務處、黨委宣傳部等部門密切配合,給予了大力支持;后勤、大樓科、公寓科的工作人員從籌備到開幕式直至暑期學校結束,也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食堂的師傅們更是為暑期學員們做出了可口的飯菜,受到學員們的一致好評;車隊的司機師傅們不辭辛苦,有時接教師的車需要得很急,他們還是想盡辦法保證研究生暑期學校用車。可以說研究生暑期學校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團結協作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團隊合作精神。
七、感想與體會
研究生暑期學校作為一個為研究生提供接觸本學科研究工作前沿的機會、營造學術交流的氛圍、提供高起點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有效平臺,更應注重學校整體的對外宣傳工作,以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暑期學校的知名度,樹立品牌意識,提升品牌效應,堅持把研究生暑期學校做好,真正成為培養、儲備基礎研究型人才的搖籃。
經過本期研究生暑期學校,我們認為采用相關院校推薦與網上自由申請相結合的方法產生學員效果較好。從一開始學員就有一定的自主空間,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產生良好的互動,對提高研究生暑期學校的辦學質量有很大幫助。
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研究生暑期學校必將繼續向前發展,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效。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