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學 通 報
2004(3)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學委員會 2004年9月20日
共同努力 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研究生教育座談會召開
2004年9月9日上午,研究生院開學典禮之后,在玉泉路園區召開了2004年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談會。參加2004級研究生開學典禮的部分培養單位代表、中科院人教局職能處領導、研究生院有關領導、各院系及各教育管理部門負責人近百人參加了會議。
座談會由呂曉澎副院長主持,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白春禮做了重要講話。他說,在研究生招生規模上來之后,今后要把提高培養質量放在首要地位。盡管中科院在研究生培養上取得了較大成績,但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同時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他指出,大家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提出來,由研究生院統籌解決,有些問題如果研究生院解決起來有問題,可以由研究生院提到中科院層面上去解決。他希望研究生院、各培養單位和導師一起,按照“穩定招生規模,提高培養質量,改善辦學條件,優化學科結構”的方針,共同努力,切實提高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培養質量。
馬石莊副院長向與會代表通報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的有關情況;院長助理蘇剛教授介紹了研究生院集中教學工作的相關安排及提高教育質量的具體措施。
與會代表結合白院長的講話,圍繞著研究生培養和教育的一系列問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座談討論。
一、關于院所結合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院所結合是研究生院辦學的特色和優勢所在,應該進一步加強與鞏固。
心理所隋南:為了讓學生早一點上手,學生不一定要封閉起來,要在集中學習期間多跟所里接觸,比如星期六、星期天學生就可以回所去;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帶低年級的學生,這樣學生的觀念轉變很快。研究生要看很多的文獻,在教學中是不是可以考慮進去。我們培養研究生要求思維轉變要快,縮短轉變期,如果轉變期太長,浪費太大。
政策所魏一鳴:教學與科研要緊密結合,要學以致用。未來研究生院如果到了雁棲湖園區,會不會由于距離的原因,割裂導師與研究生的關系,值得關注。
老教師代表李佩:院所結合要求研究生院了解所里的情況,經常跟所里交流,我們不僅要把所里的老師請來交流,更要深入研究所里調研,深入了解所里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請研究所的同志主動與研究生院聯系和溝通,共同研究,共同商議,共同把工作做的更好。
二、關于夏季學期
電工所孔力:夏季學期是很好的,可不可以不僅限于集中教學的范疇。因為我們每年也會請國內外一些優秀的同行到所里講學,講科研的前沿進展,但時間不是太固定,有8月,也有9月,如果納入研究生院的夏季學期,時間上就可以更靈活一些,就可以使院所結合更緊密一些,體現一體化的教學,學生的成長也能更快一些。
三、關于彈性學制
電工所孔力:博士生培養實行彈性學制,已經叫了幾年。但在實踐中還是有一些問題。比如如果一個學生三年不畢業,大家就會說他是延期,就是留級,就會在管理上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住宿等問題。實際上完全不是這么回事,這說明我們的管理觀念、管理政策、管理措施還不到位。
四、關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武漢數物所李工寶:怎樣發揮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值得思考。從實驗科學來講,很多大學雖然建立起了漂亮的實驗室,但因為運行成本很高,很多都是擺設。在這些方面,我們有優勢,我們的學生會與導師一起做實驗,一起工作,師生結合很緊密。這一點高校做不到。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選題很關鍵。但選完題以后,能不能完成,有沒有能力完成,就要看基礎課教學有沒有保證。我們的基礎課教學是最好的,導師和學生可以組成討論班,幫助學生很快站到科研前沿,彌補教科書滯后的問題。
政策所魏一鳴:作為研究生院來講,大學校的定位怎么樣有別于北大、清華,我們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們的導師培養研究生的成本很高,如果我們的培養方式沒有優勢,如果制度上、政策上沒有很好的保障,我們的很多優秀的導師會流失。同時,要樹立起我們自己的品牌,要積極加強宣傳,希望研究生院能越辦越好。
五、關于研究生的思想教育
自然科學史所劉鈍:剛才白院長講到了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問題,我覺得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在我們小所,也發現有一些學生有心理問題。隨著我們規模的擴大,這個問題會更加突出,不能再采用單一的灌輸方式進行思想教育,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要形式多樣。在我們所的新生入學教育時,我會給他們講歷史,學生們會從歷史中知道,我們國家現在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帶頭到研究生院來開設這方面的課程,豐富思想教育的方式與手段。
六、關于評獎
遺傳所袁萍:冠名獎的問題,建議幾個獎不要同時評。如果同時評,會造成排在前面的學生如果評不上前面的獎,連后面的獎也沒有機會評上。
七、關于生源
遺傳所袁萍:從今年開始,院里對研究生培養質量打分,關于生源一項,選了55個重點高校的畢業生作為評價標準,我們覺得不好。因為,很多重點院校的畢業生出國,差一點的學校的畢業生不見得培養不出好學生。55個院校的選擇面太窄,因此,對這一項工作,要慎重一些。
教育督導余翔林:我們要盡量爭取一流大學的生源,也可以考慮在二流大學爭取一流的生源,部分師范院校的學生也可以培養成村。在現實的生源條件下,一定要開好研究生學位課,本部的老師要和研究所的導師結合起來,開好研究生學位課。
八、關于外語教學
老教師代表李佩:研究生一個星期只上四節課的外語,不知道能學到什么。有人說,可以網上自學,可網上自學能教學生怎樣寫論文嗎?我們現在的學生參加國際會議一言不發,原因就是聽不懂別人說什么。有人說,學外語浪費太多時間,影響專業學習,這完全不合邏輯。我們學生的外語水平一定要好,博士生要能到國際講臺上用外語去做學術報告。
九、其他
遺傳所袁萍:畢業論文現在實行匿名評審,評的很客觀,效果很好,但工作量很大。我們想,院里能不能允許我們搞一個試點,把匿名評審跟答辯的評委混在一起,都是3個,這樣既可以體現匿名評審的效果,又可以減少工作量。在北郊地區有12個培養單位,建設初期已經考慮到了北郊園區的整體規劃,能資源共享。如果不再建設北郊園區,對我們的壓力很大。現在學生規模激增,加上我們實行彈性學制,學生住宿壓力很大,希望研究生院幫忙呼吁一下。
(教務處 供稿)